【鼻咽癌】持續耳鳴或為鼻咽癌徵兆 醫生:伴隨耳脹頭暈症狀要檢查【附護耳須知】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2/04/26 10:20

最後更新: 2022/04/26 18:04

分享:

分享:

持續耳鳴有機會是鼻咽癌的徵兆

耳鳴,所有人都試過,但有時候未必是小事一樁,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出,耳鳴持續出現,可與耳水不平衡、鼻咽癌有關,而初期弱聽耳鳴更可算是最常見的警號,若耳鳴症狀愈來愈嚴重,就要留意了。

正常人都會有耳鳴,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嘉輝表示,其病理定義是:無外在聲音影響外,腦部仍會聽到的聲音,便謂之耳鳴。此狀況可分為兩大類:一、主觀性耳鳴:只是當事人聽到,外來人或儀器聽不到,佔耳鳴比例大多數;二是客觀性耳鳴:使用聽筒等儀器,可檢測到發出的聲音,如聲音從頭頸血管、牙骹、肌肉痙攣抽筋而來,這方面較少見。

任何人都會出現耳鳴,就算是聽力健康的正常人,當去到幽靜地方如有隔音設備的房間,耳朵不期然會「溫」一聲。「當人體接收到外來信息(聲音)時,不察覺到耳鳴的存在而已,所以耳鳴是任何人都會出現的症狀。」

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嘉輝指,如果耳鳴的問題已經困擾到生活,要求醫找出真正原因,才能解決耳鳴症狀。(梁偉榮攝)

年老聽力衰退增耳鳴

耳鳴甚為普遍,但黃醫生指有些人會特別多見並察覺問題,如一些初期弱聽的長者,年紀漸長聽力衰退,接收外界信息減少,自然地腦部接收耳鳴的信息增加。

部分罕見病與耳鳴有關,有些病人除耳鳴外,兼有頭暈和耳脹情況,或是耳水不平衡所致,而且會有聽力變差徵狀。另外一些耳疾如中耳空間發炎、耳膜穿透,同樣會令聽力變差引致耳鳴。

「較少見的情況是中耳積水,如由鼻咽癌引致,也可會出現耳鳴,原因是鼻咽有一個耳咽管通向中耳,當鼻咽腫瘤閉塞了耳咽管,通氣變差,使中耳積水,聽力也會變差。也有頭頸癌病人接受完電療後出現併發症,影響了鼻咽位置,也有機會造成中耳積水令耳鳴出現。」以上統統都需要盡早求醫,以了解引致耳鳴的因由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耳鳴兼有其他症狀要留神

耳鳴到哪程度需要去求醫?黃醫生說:「除耳鳴外,有無伴隨其他症狀,如只是間歇性只聽到一下抑或是持續聽到耳鳴,若是後者兼加上其他症狀如弱聽(如單邊弱聽)、耳脹、頭暈,都需要進行檢查。」

單側耳鳴、雙側耳鳴,耳鳴從哪一邊出現,對病情有啟示?他指出,其實大多數難分從哪一方而來。「耳窩、神經、大腦聽力皮層運作時,電流及腦電波使之產生聲音,很多時難以分清從哪裏發出耳鳴,只是偶爾會發覺一邊較大聲而已。」

長者聽力退化,耳鳴的出現頻率會更多。(iStock)

誤解逐一拆解

原來大眾對耳鳴的誤解頗多,在網上找到包括「耳鳴一世都治不好」、「鳴久必聾」、「耳鳴就是耳中風」,以上3個說法都屬偏頗,黃醫生逐一拆解:「雖然現今醫學暫未有一特定方法、手術使耳鳴完全消失,處理方法是先檢查當事人有否其他耳疾問題,如與弱聽有關,是中耳問題抑或是年紀聽力退化所致,若是聽力神經綫受損,有可能未能逆轉,令耳鳴得不到改善。當長者有聽力退化、聽東西差,佩戴助聽器後耳鳴的察覺度會驟減。因此我們不能令耳鳴消失,而是要接受它與之共存,調整自己心情也能減少困擾。」

至於耳鳴久了會引致耳聾之說,是當聽力退化後,當事人未必發覺,直至與人溝通有困難,才驚覺是聽力有問題,耳鳴在此時會顯得更大聲,也令人錯覺是耳鳴導致失聰。

耳中風則是很具象的說法,即耳裏的微絲血管閉塞或發炎,血液未能到達內耳,令耳朵突發性失聰,聽不到東西,也會出現耳鳴,但耳鳴只是其中症狀,並不等同耳中風。

不少人習慣以棉花棒挖耳,醫生指此做法要改,因為有機會使外耳道膨脹擴闊,影響聽力。(iStock)

日常護耳須知

盡管難以防止耳鳴出現,但黃醫生指日常好好保護耳朵健康是必須的。「當聽力受損了,未必能補救,保論是工作導致的噪音、平日戴耳筒聽歌、打機、煲劇,開得太大聲及長時間使用,都可以令聽力受損,導致耳鳴。」另一要提醒是耳朵勿用外物如棉花棒清潔,此舉只是把耳垢推入耳膜,有機會令耳道發炎及耳膜破損,同樣有機會令聽力受損。

耳垢有不同類型,有些人屬偏油性(俗稱油耳)、有些人則是乾性,油耳及乾耳是天生。若屬油耳,黃醫生指用棉花棒挖耳,更容易使污垢推得更入,使外耳道全部充斥着污物,由於「谷」得太厲害使外耳道膨脹擴闊,大大影響聽力。「有個案是是油耳污垢積聚了一、兩年,發覺聽力不清去求醫。」

他說耳朵的特性能自然把污物、油脂、皮屑往外推,如發現耳垢在耳孔口溢出,輕輕用紙巾清潔便可。若覺得油耳難清潔,可定時找醫生以吸管工具吸出污垢。至於巿面有溶劑聲稱能把耳垢溶解吸出,黃醫生指此法有好有不好,正常耳朵使用沒大礙,若本身耳膜穿了而不自知,再劑進此類溶劑,有機會引致中耳發炎。

記者:周美好